今年汛期结束 扬州平稳度汛
发布时间:2025-10-19来源:江都漏水检测
防汛抗旱,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关系粮食安全、经济安全、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。今年入汛以来,在省防指的正确指导和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市水利局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立足“防大汛、抗大旱、抢大险、救大灾”细化各项工作措施,共启动城市防汛Ⅲ级应急响应3次、Ⅳ级应急响应6次、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1次。当前,2025年汛期已平稳度过,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,市水利局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,以责任与担当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、江河安澜的防汛答卷。
雨水情概述
——8次暴雨过程“有惊无险”
今年汛期我市遭遇本地降雨多且集中、江淮来水先枯后丰的水情态势,汛期先后发生8轮强降雨过程,主汛期江淮来量长期偏低(特别是长江来量比常年偏少3成)。
雨情方面,今年汛期我市面平均降水量为857.8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24.0%。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较为不均,梅雨期20天(6月12日—7月1日),较常年偏短(常年22天),全市面平均梅雨总量153.6毫米,比常年偏少38.2%。汛期共发生8次暴雨过程,分别为6月6日、6月19—20日、7月30—8月1日、8月7日、8月9—11日、8月30日、9月8日、9月23—26日。8轮降雨过程总降水量达583.0毫米,占汛期总雨量的68.2%。
水情方面,今年汛期我市的水情态势旱重于涝,并出现短时旱涝急转,汛末长江、淮河流域连降暴雨,江淮来量小幅增大,各水系河湖水库水位普涨。汛期长江大通最大来量仅43500立方米每秒,平均来量仅有28500立方米每秒(比常年同期少30.1%),我市沿江潮位较常年偏低;汛末回涨至31600立方米每秒。淮河入江水道三河闸开闸15天,排水18.95亿方,最大流量3900立方米每秒;万福闸开闸14天,排水14.64亿方,最大流量3280立方米每秒。里下河地区旱涝转换,河网水位短时超警,射阳镇站、三垛站最高水位分别为2.71米、2.31米,超警戒水位0.51米、0.11米。扬州城区内河和丘陵山区水库水位正常,水情平稳。
台风方面,今年汛期,对我市水雨情有影响的主要是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和18号台风“桦加沙”。受第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影响,7月30日至8月1日,我市普降大到暴雨,局部地区大暴雨,三日合计全市面平均降水量112.8毫米,最大降水量点为宝应站(206.5毫米),单日最大降水量为183毫米(宝应站)。受第18号台风“桦加沙”“隔山打牛”影响,我市9月23—26日遭遇强降水过程,四日合计面平均降水量139.5毫米,最大降水量点为扬州市月塘站(289.5毫米),单日最大降水量为147.0毫米(三江营站)。
汛情应对
——10次应急响应“行动有效”
防汛是一次次大考,也是一场场硬仗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,市委书记王进健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郑海涛多次针对防汛工作作出指示批示,特别是防汛关键时期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多次赴指挥部调度部署会商。面对汛情,全市上下闻“汛”而动,做细准备、及时部署、精准调度。
防汛防台风方面,面对汛期多轮强降雨及台风侵袭,我市强化监测预报预警,及时启动应急响应,精准调度水利工程,共启动城市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次、III级应急响应3次,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1次,发布里下河地区洪水蓝色预警1次。响应期间,市防指副指挥坐镇指挥,住建、城管、水利、应急、气象、水文等部门负责同志进驻指挥中心联合值守、滚动会商,按照应急工作机制行动迅速、处置得力,全市生产生活未受影响。
抗旱方面,淮河流域降雨偏少,淮北地区逐步出现严重旱情,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我市沿运地区先后2次出现用水紧张形势,我市统筹本地水稻用水和支持淮北抗旱,采取拦、蓄、引、调等多种措施相结合超前储备抗旱水源,里下河地区实行抗旱应急供水计划,并启用补水泵站40个,累计开机2800余小时、补水3200余万方,市防指沿运抗旱指导组和2个用水管理工作组驻地一线,会同基层巡查指导,有效保障了全省抗旱大局及城乡工农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。
洪水防御方面,今年汛期淮河入江水道共发生2次行洪过程,最大行洪流量3900立方米每秒,我局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,第一时间部署淮河入江水道沿线地区落实漫水公路封控、在建工程度汛、航道管控、日常巡查、水质监测等工作,配合省水利厅做好洪水调度,并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做好蓄水保水,确保防洪、供水双安全。
江河安澜,生生不息。市水利局局长凌国栋表示,当前汛期已经结束,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总体平稳,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存在。全市将继续坚持底线思维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和省水利厅部署要求,对今年工作进行全面复盘检视,总结经验、查找不足、分析原因、明确措施,进一步深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改革创新力度,加快建设完善防洪工程体系、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,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综合能力,为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。
新闻来源:《扬州日报》
原文链接:http://slj.yangzhou.gov.cn/xwdt/slyw/art/2025/art_24d9725cef3e4b7a9c52019a38d1fe69.html
